EN

新闻中心

首页 >  新闻中心 / 公司新闻 / 

创新趋势:高频FCCL基材如何适配AI机器人的轻量化与集成化需求

发布时间:2025-08-30 作者:精莞盈电子

随着AI机器人向“小型化、高集成”方向发展,传统高频FCCL在厚度、重量、功能集成度上的局限性逐渐显现,行业正通过三大技术创新,推动高频FCCL与机器人设计需求深度匹配。

 

第一是超薄化与轻量化。AI机器人的微型执行器(如手指关节驱动模块)内部空间狭小,要求软硬结合板厚度控制在1mm以下,这就需要高频FCCL大幅减薄。目前,行业已开发出总厚度仅0.08mm的超薄高频FCCL(基材厚度0.03mm+铜箔厚度0.025mm×2),相比传统0.15mm厚的产品,重量减轻47%,可直接嵌入微型模块,为机器人内部结构腾出更多空间用于电池或传感器扩容。例如,某品牌微型AI巡检机器人,通过采用超薄高频FCCL,使控制模块体积缩小30%,同时实现了高清图像与运动指令的高频传输。

 

第二是多功能集成。单一信号传输功能已无法满足AI机器人的集成化需求,高频FCCL正逐步整合散热、屏蔽功能。部分厂商在高频FCCL基材中嵌入超薄石墨烯散热层,可将AI芯片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外部,使芯片工作温度降低10-15℃,避免高温影响高频信号传输;另有产品在铜箔外侧增加纳米级屏蔽层,可有效隔绝外部电磁干扰(EMI),尤其适用于多机器人协同作业的工业场景,防止不同设备间的信号串扰。

 

第三是定制化结构设计。针对AI机器人不同部位的差异化需求,高频FCCL开始采用“局部加厚+局部超薄”的非对称结构。例如,在软硬结合板的刚性区域,采用加厚铜箔(0.05mm)的高频FCCL,提升芯片承载能力;在柔性区域,采用超薄基材(0.02mm)的FCCL,增强弯折可靠性。这种定制化设计既保障了高频信号传输质量,又满足了机器人复杂结构的装配需求。

上一篇

返回列表

下一篇

推荐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