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8-30 作者:精莞盈电子
在AI机器人向小型化、高机动性演进的过程中,传统刚性电路板正成为其动作灵活性的关键瓶颈。柔性线路板(FPC)凭借可弯曲、薄型化的核心特性,成功突破这一限制,成为机器人关节、机械臂等活动部件的“神经中枢”。
以协作机器人为例,其腕部、肘部需完成多维度旋转与摆动,FPC可直接贴合关节曲面布置,在反复弯折中保持信号稳定传输,相比传统排线方案,不仅将部件体积压缩30%以上,还能避免线路缠绕导致的故障风险。目前,主流AI机器人厂商已在末端执行器中采用聚酰亚胺基材的FPC,其耐高低温、抗老化的特性,可满足工业场景下-40℃至125℃的严苛工况,保障AI控制系统与执行部件间的实时数据交互。
在服务机器人领域,FPC的应用更具创新性。家用陪伴机器人的柔性躯干、教育机器人的可变形关节,均依赖FPC实现“轻量化+高集成”的设计目标。例如,某品牌AI清洁机器人通过在吸尘组件中嵌入FPC,将传感器、电机驱动线路整合于一体,使组件厚度降至2mm,为机器人内部结构腾出更多空间用于电池扩容,续航能力提升25%。随着AI算法对机器人动作精度要求的提高,FPC的线宽线距已向0.1mm以下迈进,进一步支撑机器人“感知-决策-执行”闭环的高速响应。
返回